「『最快樂的自己,是最柔軟的自己。』
生命的破碎,是為了祝福別人,更祝福自己。
而當我們心能破碎時,世界就不在我們之外,會開始湧到我們心中。
我們吃到世界這塊餅干,我跟你說,
可能再也沒比這塊餅干更大更令人飽足的了,
那才是所謂的終極餅干。」

-- Teach for Taiwan發起人/「學會堅強,­我考上普林斯頓」作者 劉安婷

 

 

 
 
這段日子以來,世界和台灣發生了不少大事,
在這氛圍之下,實在不適合分享吃喝玩樂的遊記(笑),
不如,就跟大家分享Celia最近關注的一位優秀的年輕人,
某種曾度而言,也是一位教育上的「革命家」吧 ! 她就是---

「Teach for Taiwan發起人」、「學會堅強,­我考上普林斯頓」作者:劉安婷 !
 

 



Teach for Taiwan發起人





 

 


劉安婷,台北出生,台中長大的台灣囝仔。
2008年從台中女中畢業時,同時推甄上的台大外文與政治系,
也自學英文考上美國十所­名校,最後選擇就讀提供全額獎學金的普林斯頓大學。
她的故事,在當時寫成『學會堅強,­我考上普林斯頓』一書出版。




大學四年,她主修國際發展,四年駐足在迦納泥土砌的教室裡、
海地的帳篷學校、美國的青­年監獄、巴黎的貧民區、柬埔寨大屠殺的遺址。
然而,在她腦海中不斷迴響的問題是:那台­灣呢?
過去這一年,她同時在紐約的顧問公司工作,
同時和台灣的夥伴們建築Teach for Taiwan的夢想,
希望結合台灣年輕人改變的力量,使孩子無論出身都能得到應有的陪­伴。
接下來,她即將搬回台灣,專心圓夢。邀請您,加入她的旅程!





 


Founder, Teach for Taiwan
 



Born in Taipei and raised in Taichung, Anting first came under the spotlight when, in 2008, having taught herself English, she received acceptances to both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and 10 top US colleges. She eventually set off to Princeton University, and published her story in a book titled, “I Boast in my Weakness".




At Princeton she studied at the Woodrow Wilson School of Public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 spending extensive time working in Haiti, Cambodia, Ghana, France and Switzerland. She snatched the top thesis prize with her work when she graduated, yet she couldn’t stop wondering: is what I do relevant to where I am from?
Since then, Anting worked at a management consulting firm in New York, while starting a team in Taiwan to experiment with the idea of “Teach for Taiwan" — recruiting college graduates to become quality teachers in communities in need.




Now, she is moving back to Taiwan to officially launch the program — and invites you to join her on this next journey along with other “fools" that are dreaming for a generation.


(以上介紹來自:
TED X Taipei
 


 

這一期的30雜誌也邀請劉安婷擔任客座總編輯,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翻閱實體雜誌,這個年輕的女孩的冒險,
很值得年齡相仿的年輕人去認識喔!在此也擷取30雜誌官方網站上的文字供大家參考:
 


 

給自己一個冒險的理由

作者:劉安婷   攝影:蕭如君 出處:《30》雜誌 2014年3月號 第115期





 


 
【年輕人發聲】普世價值改變,就業結構崩盤,
年輕人愈來愈迷惘:我要去哪裡?我要成為誰?我的未來目標何在?
世界改變了,未來的路,年輕人應該自己決定。
因此,《30》決定將舞台開放給年輕人,邀請年輕人當家作主,
自己闡述問題,自己尋求答案,幫助更多的年輕人走出徬徨,為人生黃金10 年做好準備。

 



我是18 歲時拚了命離開台灣的,那時我滿心想逃離一個被我認為太壓抑、太狹隘的地方,
而在美國的這4 年,我從一開始的辛苦,到逐漸適應、扎根、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和生活。
大學畢業那年,我在紐約爭取到一份令大家稱羨的管理顧問工作。
我的年薪就是新台幣200 萬元起跳。當時我想,少女時夢寐以求的人生終於可以正式展開。
那年,我22 歲,壓根沒有一絲想回台灣的想法。





 
 


 然而,在開始工作後的這一年,
原本預想好的社會新鮮人旅程忽然開始出現曲折、岔路,甚至是最後的急轉彎。
一開始,只是在聊天時聽見多年投注在偏鄉課輔的父母提到師資嚴重缺乏的問題。
 
 


「很奇怪,流浪教師這麼多,但是願意投入偏鄉教育的人卻打著燈籠都找不太到。
即使找到了,也常常心不在此,很快就離開了。來來去去的人,對孩子其實不僅沒有幫助,
甚至可能是種傷害。」他們常常無奈地說著。
 

「其實,這個狀況不是只有台灣有,在美國這裡也有啊。」
電話另一端的我試著提供一些安慰。
 

「真的嗎?」爸媽驚訝地回答,「那他們有什麼解決的方法嗎?」
 

 「嗯⋯⋯」我側頭想了一下,忽然靈光一閃。


「有耶!我們學校20 多年前畢業的一個學姊,她在畢業隔年創立了一個叫『為美國而教』
(Teach for America,簡稱TFA)的組織,每年募集優秀的大學畢業生去偏鄉教書。
現在他們非常成功,每年都送好幾千個年輕老師出去,而且還不是想去就可以去,
像我們畢業的時候,申請去教書競爭好激烈, 錄取率只有10%左右,跟上哈佛一樣難。」
 
 


原本只是想提供一些靈感給努力在嘗試解決這個問題的爸媽,
沒想到他們彷彿在海上漂流許久、終於找到一根浮木,用力緊緊抓著不肯放掉。
那天晚上,他們興奮得一個晚上都睡不著,捧著電話和我討論了3、4 個小時。
結束時,他們激動地囑咐我,一定要想辦法把這麼棒的資源引進台灣。
「Teach for Taiwan! 我們可以為台灣而教耶!」
昏昏沉沉的他們在掛掉電話前還是開心地補上這句。
- See more at: http://www.30.com.tw/article_content_25008.html#sthash.sEzyxMkA.dpuf
 
 



就這樣,她開始踏上了創辦「Teach for Taiwan!」的道路,
逐漸凝聚一群人加入團隊,期盼為台灣的教育做出奉獻。
這期30雜誌還有邀請公益平台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先生與劉安婷對談,
對教育與目標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翻閱實體雜誌喔!
 


 

劉安婷的3個「終極餅干」故事:最令人飽足的餅干是破碎的餅干!





 
 


另外,也推薦大家看看劉安婷在劉安婷在TED X Taipei的演講:
 
 




 
 



第一個故事。





 


 
美國柏克萊大學有做過一個實驗,將一大群大學生召集起來,
三個三個分成一個小組,每個小組都放在個別房間,
然後放一個題目,研究員就離開讓他們討論。
 
 


過了一些時候,研究員端著犒賞的餅干,想知道最後一片餅干的下場為何。
幾乎毫無意外的,最後一塊多出來的餅干,都讓隨機所選出來的小組長給吃掉了。
這實驗結果的解讀有千百種。如果是對世界譬喻的話,是否在某層次來說,
我自己和大家都是世界上被隨機所選出來的小組長!
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該如何定義我們的成功。
反過來說,面對這世界上沒有辦法吃到餅干的小組員們,
我們的態度甚至責任又在哪裡呢?
 


 
我很喜歡講這個實驗。因為我認為它非常貼切的描述我這23年的人生。
從小我覺得自己是一個餅干怪,每一個成就,是我的一個餅干,
我很愛吃,而且我很會吃。大學之前,我覺得我已經找到我人生的最終目的。
那時候我不只想考上全台灣第一名的大學,我想要考全世界第一名的大學。
 


 
總之,我就是大家最討厭那個對面阿姨的女兒(笑)。
我終於在高中畢業後,成為全台灣唯一一個考上普林斯頓大學的人。
那時候我已經覺得我找到人生最終目的--就是不斷去吃下一塊更大的餅干,
總有一天我可以吃到最大、最飽滿的餅干,讓我吃了一輩子都不會餓,
我把它稱為「終極餅干」。
 


 
第二個故事。





 
 


大一暑假去了非洲的迦納,做了兩個月的小學老師。
我的教室非常落後,地板是泥土,黑板是黑色油漆塗成的,
衣服都是捐來的,所以不曾合適過。只有一半孩子在做筆記,
不是他們不認真,而是只有一半的人有筆。
 
 


我進教室第一刻開始,有老師和學生警告我,有個學生叫作瑪莉,從沒跟一個老師賞過臉。
如果硬要管他,他可能會揍你。但18歲的我很固執,一進教室前,
我一定要跟他說:「Hello! Mary. How are you?」,
一直講到第五個禮拜,他終於開口跟我說:「I am not good. 」
但我不管問什麼問題,他就是不理我。過了第六個禮拜後,
他又抬起頭說:「我不好,我媽媽打我。」從此,就沒有再講過第二句話。
 


 
後來我任期結束很快就到了,走到了教室想跟我的孩子說再見。
說完後我往校門口走出去,有台巴士等著載我去機場。
走到一半,我背後有個腳步聲,發現瑪莉在後面追過來,
我以為她要揍我,但我停了下來。
 
 


那一天是下雨,所以地上都是泥濘,我的腳上當然都是泥土。
瑪莉蹲下來,把我腳上的泥土一次一次的撥掉。那是我最後一次看到瑪莉。
我看過她轉身跑回去的身影,第一次驚訝地意識到的,
竟然是我不經意、不起眼的「你好嗎」這三個字。
我問自己,如果我今天可以為瑪莉留下來,
是否她的故事,以及我的故事,會有所不一樣嗎?
 
 


第三個故事我來到海地。





 
 


兩三年前,海地經歷大地震。我到海地時離大地震已過了一年。
他們窮到總統府還沒辦法修,許多人無法埋葬,窮到許多人住在難民營。
我看他們經歷過的一切,覺得自己很渺小。除了上課時間,大部份時間我很少講話。
我是到帳蓬裡聽我的學生們講故事,陪他們一起哭、陪他們一起笑。
回到美國後,我的一位學生想辦法用網路跟我聯絡。
他跟我說,「老師,我從沒停止講你的故事。」
我說:「孩子,我沒什麼故事,我哪來的故事。」
她說,只有你這位老師來,用你的聆聽告訴我們,
「我們的生命就算沒辦法改變,都有它們的既有價值。」
 
 


--
 
 


講這三個故事,其實在某種程度上,描述我這個餅干怪,在追求所謂的終極餅干的旅程,
不能理解的是,似乎我擁有了一切,我的心卻去渴望更大的餅干。
但當我的心因瑪莉而糾結的時候,我的心裡面有一種莫名的飽足感。
 


 
當我在思索這個問題的徵結點時,我讀到德雷莎修女的禱告詞:
「神啊!求祢將我的心完全的破碎。」我讀到過還是完全無法理解。
因為很多人的禱告都是求神幫助我們找到好工作、好老公...等。
為什麼會有一個奇怪的人(德雷莎修女),要做這樣背道而馳的禱告呢?
 
 


後來我讀完她的禱告,
「神啊,求祢將我的心完全的破碎,好讓我的心中能有整個世界。」
讀過這裡我才知道,從小到大所秉持的餅干是錯的。
所以我們不斷地竭盡其能去吃更多餅干,好讓我們比別人更快樂。
 
 


雖然我曾經是追求餅干比賽最強的佼佼者之一。
但我發現狼吞虎燕後,已經感受不到身旁的溫度。
我的世界在我的眼前、我的手上,但是在我的心中,它只是愈來愈冷、愈來愈空。
但是,當我的心因為瑪莉這個孩子開始破碎後,我開始恢復知覺。
我才知道,原來真正的養份,來自每一份破碎之中,所帶出來共享生命、多少的堅韌和愛,
這些養份才開始真正地填滿我的心。原來,最令人飽足的餅干,是破碎的餅干。





 


 

「最快樂的自己,是最柔軟的自己。」
生命的破碎,是為了祝福別人,更祝福自己。
而當我們心能破碎時,世界就不在我們之外,會開始湧到我們心中。
我們吃到世界這塊餅干,我跟你說,
可能再也沒比這塊餅干更大更令人飽足的了,
那才是所謂的終極餅干。
 
 


我覺得一個人做什麼事情可能會被忘記。但一個人「為什麼做事情」是不會被忘記的。

在台北很難想像有很多孩子,必須面臨海地、迦納那樣的困境。
我們的孩子每九個就有一個是弱勢兒童。這不是政府的問題,這是人權問題。
這問題的重重環節之中,教育尤其出了問題。
但教育的問題裡,我們以為孩子需要的是新的書包、新的筆記本。
但,真正最大的斷層,來自於和他們建立關係和陪伴他們人的孩子。





 


 
「天下雜誌」在去年報導偏鄉教師荒做了一系列報導「誰在教你的孩子?」
令人困惑的點,每一年台灣有多少年輕人想擠破頭想當老師,
但為什麼我們會找不到人去偏鄉做這麼重要的工作呢?
 
 



有一個很重要的徵結點是,我們這個世代,在追求餅干的遊戲中迷失了自己。
做老師或是做任何工作,很多時候被狹窄化,成為下一塊餅干。
去偏鄉做這一塊的餅干,可能會面臨心碎,讓餅干非常難吃。
如果在偏鄉教書,給我們的不是一塊餅干,而是一個世界呢?
如果我們未來的領導人,在年輕時不去問自己要吃下一塊什麼樣的餅干,
而是去看看現在所擁有的餅干,隨機得來的餅干,如何能將他們破碎,
站在社會最需要自己的地方。這樣的領袖,是否能帶出翻轉呢?
 
 



我們相信,最大的革命,來自我們心中的餅干革命。
面對社會,不止是教育問題,而是一個好老師的心,用我們的行動去在乎它。
最飽足的餅干,是破碎的餅干,同樣的,我相信最強大的世代,是願意破碎的世代。
我們相信有一天,在我們台灣人世代的心裡,我們可以擁有比世界更大的餅干。

 
 
(本文轉載自  
TEDXTaipei 粉絲專頁facebook
 

 


Celia很欣賞這位堅強、勇敢、認真的年輕女孩,
不論是她當年為了考上普林斯頓的努力與超越外,
或是在美國為了爭取自己人生「餅乾」所做的努力,
或是最終決定放棄美國高薪工作回台灣投入教育改革的勇氣,
都很值得我們學習與支持。
 


 
這一兩年,隨著一次次的社會事件,
漸漸又看見有年輕朋友願意放下電腦與鍵盤,走出房門,
無論是勇於表達自己的訴求也好,實際參與付出也好,
相較於以往的冷漠,已是很大的改變,無論如何,
很期待未來的台灣、未來的我們,都能秉持這份奉獻的心,讓台灣更好!
 


 
最後,跟大家分享一位Celia很喜歡的部落客「倩兒」,
前幾天在粉絲團所PO的短文,祝福大家勇敢朝目標理想前進:





 


 

「不要害怕別人怎麼看你,因為沒有人在看你。
做你自己,因為在意你的人不會介意,而介意的人,你不必在意。」

(圖片及文字來源:Adrianne Lu 倩兒臉書粉絲團)
 







 
相關好文推薦:
 
 

菁英們,你有冒險的特權,敢嗎?專訪劉安婷| CAREhER
 
 
楊力州、劉安婷分享,勉勵年青人勇於追逐夢想
 
 
捨棄美高薪,為台灣而教- 《30》雜誌‧今天就要的競爭力
 
 
博客來-學會堅強:我考上普林斯頓

 
 



 
相關資訊:
 
 

Teach for Taiwan (點文字可直接連結至網頁)
 
 

為臺灣而教Teach For Taiwan | Facebook

 





註 : 本文圖片皆來自Google搜尋






 
延伸閱讀:


 
【CELIA看好書】《江振誠.初心》回歸最純淨的自己,你會知道該怎麼做
 
 

【CELIA好書推薦】《許芳宜的生命態度》不怕我和世界不一樣
 
 

【CELIA閱讀】《為夢想單飛:一個台灣女生上哈佛的成長故事》Fly Solo ,觸動心弦的好書推薦
 
 

【CELIA閱讀】《大江大海-一九四九-》最令人心疼的年代
 
 

【好書推推】Roger「藏拙」&王俠軍「美學時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ream with CEL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