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懷疑,這是台灣,是我們的家園,
你之所以沒有看過,也許是因為站得不夠高。」

--「看見台灣」電影旁白

 



 
 
今天晚上回到台中後,
和Miiko去看了非常喜愛的
空拍攝影師齊柏林最新作品,
「看見台灣」紀錄片,希望以行動支持喜愛的創作者。
 
 

今天的文章有非常多的影片,每個都非常精彩,
錯過可惜,要請大家有耐心地一一點入觀賞喔!;-)

 




 
 

齊柏林:空拍,二十年不變的堅持




 

 

齊柏林是一位空拍攝影師,自從第一次受空拍感動後,
便耗費二十年的時間,持續進行空中拍攝,從平面攝影、台灣美景的捕捉,
漸漸地,他開始發現台灣美麗之外的真相,平面紀錄再也不能滿足他,
於是乎,許多記錄台灣美麗與哀愁的短片便因而誕生。
為了讓大家更加認識齊柏林,Celia找了一篇報導跟大家分享:
 
 


看見台灣 、看見 空拍 兩三事, 攝影師 導演 齊柏林 小型專訪




 


 
由空拍攝影師齊柏林導演的空拍電影
「 看見台灣 」即將在11月1日上映,長達93分鐘的影片中,
齊導演透過他的鏡頭帶大家以不一樣的高度領略台灣的美麗與哀愁。
 

 
乘坐直升機,帶著相機飛上高空拍攝
和在平地攝影的經驗大不相同,不管是靜態還是動態。
這次有幸邀請齊導演進行小小訪談,分享他不同一般的攝影經驗。
 

 

關於第一次空拍 
 


「第一次飛上天空,我就決心要將空拍攝影作為一生的事業。」
回憶起第一次空拍的經驗,儘管記憶已模糊,但新奇的感受歷經二十幾年猶如昨日。
小時候看過的卡通,多多少少讓齊柏林對飛上天空懷抱著憧憬,
而高中時期因社團開始接觸攝影,開啟他攝影藝術的生涯,也埋下接觸空拍的契機。
完成學業後,齊柏林進入公高局工作,因緣際會獲得飛上天空的機會,
雖然當時只是作為攝影助理,在城市進行地景拍攝,且全程不斷忙著更換底片,
但在空中不同的視野和感受卻令他印象深刻,誠然是次不同一般的經驗。
也正是在這首次飛行中,他立下要與台灣空拍事業一生為伴的決定。
 

 
 
▲決心一生以空拍的方式記錄台灣的齊柏林導演。
(圖片提供:
台灣阿布電影公司
 
 


關於靜態空拍設備
 

 
跨越傳統和數位攝影時代,
齊柏林使用過各式各樣相機進行靜態空拍。
最早從120、135、612、617、4x5片幅的底片相機,
到現代高階的數位單眼相機等都是他優秀的工作夥伴。
為追求更高品質的影像,他也會在空拍大景時使用Phase one的數位機背進行拍攝。
 

 
齊導演告訴我們,以往傳統相機時代,
他每回拍攝都要準備8台不同的相機一同升空,
並各搭配如30mm F2.8的定焦鏡、24-70mm F2.8的變焦鏡頭等不同規格的鏡頭,
以能在最快的速度下拿起恰當的相機鏡頭來捕捉畫面。
 

 
畢竟空拍攝影不像平地攝影能花較多的時間思考構圖,
必須在當下判斷構圖,並挑選正確的相機按下快門。
不過現在攝影數位化之後,也讓齊柏林的空拍工作變得方便許多,
至少現在每一次飛行拍攝,不需要再扛8台相機上飛機,
只要4台就已足夠,而且也不用一直忙著換底片了。
 
 

 
▲花蓮清水斷崖、蘇花公路的空拍。(圖片提供:
台灣阿布電影公司
 
 


關於空拍電影設備
 
 

然而靜態影像的影響力畢竟有限,齊柏林亦不滿足於靜態的空拍紀錄。
在看過國際知名導演盧貝松的紀錄片「Home」之後,他深深感覺到,
動態電影的紀錄能帶給人們更加強烈的震撼,能影響更多的人。
 
 

2009年,他毅然放棄公職和退休金,抵押房子,
花了3千多萬入手由美國國務院管制等級的專業空拍設備,
還花了半年的時間等待美國審批。
 

 
這套裝備,將鏡頭安裝在機鼻的位置,左右能360度轉動、前後能180度轉動拍攝,
而機艙中的齊柏林能透過Live View來看拍攝畫面。
這套專業空拍設備拍攝畫面穩定,在於高級螺旋儀的配置,
即便機上拍攝顛簸,也能最大化地降低晃動。
 
 

開電影公司、投資電影拍攝,也許大家會覺得他這樣的舉動很瘋狂,
但秉持著「有些事,現在不做,就一輩子都不會做了」的想法
和對台灣的熱愛,他決定放手追夢。
 
 
 


▲直升機鼻下的鏡頭,可左右360度旋轉。(圖片提供:
台灣阿布電影公司
 

 

關於空拍技術和人才培養
 


 
高空拍攝,對於攝影師本身的能力是種挑戰,無論就體能和攝影技術上來說皆是如此。
先不說懼高症或高山反應,就暈機這點小事就是個絕對必須克服的問題。
「有的人雖然在平地上壯得像頭牛,但上了飛機之後卻頭昏眼花。」
 

 
過了這關,接踵而來地還有其他挑戰。機上拍攝空間小,
拍攝過程中需長時間地蜷縮,對身體來說又是另一種考驗。
但空拍構圖和審美力的培養,只能靠實實在在的經驗累積,
才能達到在短時間內迅速構圖,並判斷該用哪種方式呈現心中所想要呈現的效果。
 
 

這些空拍工作本身的艱辛,加上飛上天空的高成本,
讓齊柏林在後輩人才培養的部分也感到困難。
「只能說,這種工作的前提一定是要對台灣這塊土地非常熱愛,
不然單純以工作賺錢這樣的心態來做的話,很難堅持下去。」
 
 

 
▲桃園永安魚塭夕照,在平地上看似平凡的魚塭,從空中看來果然有不一樣的效果!
(圖片提供:
台灣阿布電影公司
 
 


關於家人和生活
 

 

從事空拍事業20多年來,一直有家人的支持,
即便放棄了還差5年就到手的公務員終身俸,即便抵押房子籌款購買天價設備,
家人始終理解並支持他,全無所謂的「家庭革命」。
「一直以來在這塊專業領域中工作,家人們也看在眼裡並支持著。
(投資電影拍攝)他們雖然也會擔心,
但他們只要我自己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他們都會支持。」
 
 

體會過底片相機魅力的齊柏林對於傳統老鏡頭情有獨鍾,
平時不飛的時候常用微單眼相機和各種轉接環來復活「老鏡」,
拍拍小品照之類的來試試看拍攝的效果。
 
 

 
▲金黃色的稻海。(圖片提供:
台灣阿布電影公司
 
 


關於對台灣的愛
 
 

一味地「愛台灣」掛在嘴上過於矯情,
齊柏林選擇用他的專業,用他的鏡頭告訴並呼籲大家關心愛護我們的故土。
花費將近400小時的飛行時數拍攝,他以鏡頭代替兩千三百萬人的雙眼,
鳥瞰福爾摩沙的美麗和傷痛。
 
 

齊導演說,台灣是我們的母親,需要被大家愛護和珍惜,
希望透過電影能讓更多人重新珍惜、重視這塊土地,這也正是台灣當前正缺乏的。
當然,他也由衷希望能得到更多支持,讓這樣的紀錄工作持續下去,
畢竟「看見台灣」這部電影片長只有93分鐘,而他想展現給世人的遠不僅這些。
 
 

 
▲大漢溪的水質汙染,從空中俯視一覽無遺。(圖片提供:
台灣阿布電影公司
 

 

台灣首部空拍紀錄電影「看見台灣」
 

 
由齊柏林導演、侯孝賢監製、吳念真旁白的台灣第一部空拍紀錄電影
「看見台灣」將在11月1日上映,讓你從視覺及聽覺上再一次愛上這塊土地,
有興趣的朋友別忘了到電影院去看看喔!
 
(以上報導來自於:
DIGI PHOTO)
 
 

Celia follow齊柏林作品很長一段時間,
他獨特的細膩美感,讓台灣的美躍然眼前,
也讓殘酷的真相,以一種美麗又極端的方式呈現,
既震撼,又令人無法移開凝視的目光。
 

 
齊柏林先前也上過TED台北,分享他看見的台灣,
包含美麗的部分,當然也包含滿目瘡痍的傷痛,更吸引了我們對電影的期待:

TEDxTaipei 2011 - Po-lin Chi (齊柏林) - 台灣空拍家園


 
 

最讓Celia佩服的,是他從美景拍到真相之際,
更勇於為這些發聲,試圖讓台灣人看見,我們所看不見的,
以及那些我們試著假裝沒看見的,殘酷的真相。
 
 

期望提醒我們,在天災人禍橫行,
當我們又再一次地怨天、怨地、怨政府時,
別忘了想起,我們其實也是傷害土地、造成傷痛的共犯。
 

 

一位勇敢發聲,以影像表達他對台灣關注與愛的攝影師,
一個看似溫和柔軟,卻瘋狂又偏執地投注他的所有,
只為了捕捉他心目中足以震攝、喚醒抑或感動人心的畫面,
你說,能不以行動支持嗎?




 
 







看見台灣,看見台灣的美麗與哀愁




 
 


「看見台灣」一片的團隊非常地堅強,
監製是侯孝賢導演,劇本是由作家劉克襄撰寫,旁白是吳念真導演,
而其他的音樂及細膩聲音,包含何國杰、原聲學校等,非常地講究,
對Celia而言,完完全全就是「感動」、「藝術性」與「品質」的保證(笑)。

 

 

《看見台灣》前導預告 11月壯闊呈現

 

 
除了美景外,齊柏林帶領我們以鳥的視野,
透過鏡頭,在空中翱翔,鳥瞰台灣的美麗與哀愁。
在電影上映前,齊柏林特意舉辦了一次
「千人露天首映會」
更發起網友募資,期望讓更多人能一同看見台灣:
 
 



看一眼就感動!《看見台灣》千人露天首映會 募資倒數中
記者田欣雲/綜合報導
 

 

 

 
辭去公務員、抵押房產,用積蓄從國外買來專業空拍設備,
他乘坐直升機,來回穿梭台灣天空,即使遭遇無數不穩定的氣流、
讓人沮喪的壞天氣,都阻擋不了那顆想讓台灣觀眾看見台灣的心!
 

 
空拍攝影大師齊柏林執導作品《看見台灣》,即將於11月上映,
光是預告片的磅礡氣勢、鳥瞰大地光影,就足以讓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兒墮淚,加上侯孝賢監製、吳念真旁白、何國杰配樂,更讓人想搶先一睹史詩巨片的丰采。




 
 

從事空拍攝影二十餘年,
齊柏林從平面照片轉戰動態影像,不僅是對自己的一大突破,
也讓在地面生活的我們,有機會以雲、以鳥的角度,重新審視自己安身立命的所在。
 

 
時間回到2009年的88風災過後,台灣山林滿目瘡痍的受創景象,
震撼了空拍者齊柏林的心,也警醒了他所攝的平面影像,
不足使觀眾真切地感受台灣正面臨的危機,於是下定決心,抵押、借貸了3,000萬,
一股腦兒投入了台灣首部空拍電影紀錄片《看見台灣》的拍攝計畫。
 

 

齊柏林:「我想台灣對大家來講是一個非常熟悉的地方,
是我們成長生活的環境,可是你們絕對不曾用這樣的視野,
這樣的高度來看台灣這塊土地,這種感受因為大家沒有這樣的機會,
所以我很樂意扮演大家的眼睛,我在空中飛行的時候我看到的各式各樣的地貌,
美麗的、感動的、生態的、開發的、建設的甚至是天然災害的,
都能夠透過這部電影《看見台灣》,完整的來發表給大家看,
這是一個非常好認識台灣的機會,相信你們看到了它,
你們才能夠為我們的土地付出更多的關愛。」

 
 

在正式首映前,齊導透過網路募資平台,
發起網友贊助10月30日《看見台灣》露天首映活動,
邀請千名觀眾在台北中正紀念堂民主大道,與他一起透過超級大螢幕「看見台灣」!
截至目前,距募款期限(10月21日晚上11點整)只剩不到24小時,
但款項尚缺臨門一腳,出品公司「台灣阿布電影」特別於官方臉書粉絲頁上,
邀請更多人響應,一起在戶外《看見台灣》。




(
以上報導文字及圖片來源請點我)
 


 
在此也跟大家分享看見台灣的官方預告片:
 

 

 
 







鳥瞰台灣美景




 

 
「看見台灣」的片頭,拍攝了非常多台灣美麗的角落,
透過影片,很難相信如此氣勢磅礡、細膩且美麗的大景,
就是我們所身處的台灣,就是我們的家,非常地遼闊且壯麗。






 

 
Celia特別喜歡齊柏林導演對於光影的拿捏與掌握,
大量逆光的畫面,閃閃動人,波光粼粼,感動了我的心,
這般美麗,若非透過動態的攝影機,著實很難忠實呈現,
也難怪齊導在平面攝影之後,覺得唯有動態才能捕捉他心目中想要的畫面。





 

 
而「看見台灣」中也拍攝了許多的人文意象,
透過影片,我們看見土地的美與悲痛,
也看見了這片土地上,仍有一群純樸的人們,
用自己的方式,試著扭轉現況、逐步向前。




 

 
空拍的成本原本就相當高昂,
「看見台灣」的製作成本更能想像,
而其中一幕逐步向前的畫面,為了幾個大腳印,
更費足了苦心,不只嘗試在稻田上作畫,也與梅雨季對抗。
 

 

《看見台灣》幕後花絮 - 邁步向前篇
 
 






汙染、濫墾、過度開發,台灣的傷痛




 
 

電影中,齊柏林忠實地放入土地受傷的畫面,
例如不肖廠商每天日夜不停排入河川的工廠廢汙水,
早已烏黑或染紅、所有生物滅絕、嚴重汙染的河川,
而我們卻長期引用這些水源,抑或吃著這水灌溉的農作物







以及因汙染導致、桃園觀音鄉壁壘分明的陰陽海




 
 

重汙染與眾耗能的水泥業,將山林挖出像火山口一般的巨大傷痕,
不肖業者為了節省成本,60%以上寧可非法開採砂石,
也不顧台灣河川出海口淤沙量,早已足夠砂石開採。




 
 

一根根高高聳立的煙囪,不斷向天空排放汙染與廢棄
成片的鐵皮工廠,曾經創造台灣的經濟奇蹟,
然而也帶來無法避免的重大汙染




 

 
為了讓家家戶戶有電,一根根高壓電塔與山林形成不協調的畫面




 

 
為了效率和鈔票,幾十年生的林木一一被砍伐,
換來一片片巨大的檳榔、茶葉、高麗菜等經濟作物;
過度開發之下,人們只好開始與海爭地、與山爭地,
於是乎,物種開始滅絕,海岸線幾乎被水泥給取代,
沒有人意識到,這些都是永久性、無法復原的傷害。




 
 

最令Celia震撼的是,阿里山上大家熱愛看日出的景點「祝山車站」,
畫面一帶,下方居然是崩塌嚴重的土石,整片諾大的土黃色,怵目驚心,
而觀光客就這麼一批批地站在危險之上,絲毫不覺。
 
 

美麗的清境農場,漂亮城堡搬上了山,
直升機一帶,看不見歐式風情,只看見成片斑駁與土黃塊狀,
如此的淒厲且直接,土地其實受不了如此重大的開發,
而我們,卻都是造成這些傷痛的共犯。
 

 
如同電影中吳念真導演所念的旁白(略):

「如同一位給予太多的母親,早已傷痕累累,卻不曾發出一聲埋怨,
只有在貪婪的孩子們,仍想盡辦法想要擠出最後一滴乳汁時,才會發出一絲微弱的呻吟。」
 


 
20120531-公視晚間新聞-空拍大師紀錄片 鳥瞰台灣美景.mpg


 

 

齊柏林在接受公視專訪時如是說:

「台灣不管美麗的地方也好、受傷的地方也好,
只要觀看到這樣影像,每個人心裏面都會油然而生,要疼惜這片土地。」




 

 
看完電影,有許許多多的感動與反思,
Celia非常非常地佩服齊柏林,欽佩於他的勇氣,
在忠實呈現這些瘡痍畫面的背後,在為環保意識與土地關懷發聲的同時,
可想而知,可能會受到的阻礙的關切;
 

 
片頭的最後,Show出許多贊助商與感謝名單,
Celia & Miiko坐到最後一刻,真的非常開心能看到這些名字,
看到開始有人用各式各樣的方式,非常真切地為台灣發聲。




 
 

齊柏林導演在真相與瘡痍過後,還是在電影中給了大家希望,
而電影的最後,也是最令Celia感動的畫面。
 

 
齊柏林的概念,是希望片尾能夠有一群小朋友在玉山上唱歌,

「鼓舞全台灣的人民,讓台灣有向前的力量」
因此便聯絡
原聲音樂學校,在2011年11月選擇一個最穩定的天氣上山,
即便頂峰雲層厚、風勢大,但在各方專業人士的支持下,終於完成這個珍貴的畫面。




 
 

花絮影片中,台灣原聲音樂學校馬校長分享台灣原聲學校的原由,
就是
「希望讓全世界聽見玉山唱歌」,但是,成立四年來,卻不曾帶小朋友來過玉山,
透過電影的拍攝,第一次有機會帶孩子登上玉山,真正地在玉山上唱歌。
 
 

當電影最後,畫面帶出一群人緩緩攀登玉山,
直至站到玉山山頂,穿上原住民傳統服飾,
唱起
「拍手歌」時,你很難形容那樣的震撼與感動!




 

 

後方是山,山巔上站著純真的孩子們,
耳畔傳來的是澄澈且動人的歌聲,
透過鏡頭,我們就像鳥兒一般,在山頭盤旋,
享盡山的壯麗、天的遼闊,以及心的感動。

 

 
推薦大家一定要仔細看這段訪談:
 
 


《看見台灣》幕後花絮 - 來自玉山的歌聲
 
 



非常推薦「看見台灣」這部紀錄片,很值得一看!
不只用行動支持一位勇於為台灣土地發聲的導演、攝影師,
也真正地走入電影院,讓自己跟家人看見台灣的美麗與哀愁;
 

 
讓我們不再因為看不見、或者假裝看不見,
而縱容這些傷害繼續發生,抑或變本加厲地演變,
讓我們得以透過自己的方式,試著支持勇於發聲的人們,
也試著用自己的方式,胸懷土地,為台灣付出。




 

 
最後,也希望和大家分享影片最後,
深深打動Celia的歌聲與歌詞,既真誠且感人:
(以下為聽打之歌詞,因歌曲只在內地網站上找到,
考量版權便不貼上來,建議大家自己找找喔!非常好聽!)




「閉上眼,深呼吸
看見嗎?我看不見
見雨滴無聲無息
曾有的一切不在
難道就這樣,路已到盡頭?




拿得那麼多, 還得那麼少
如果還有明天
能不能讓傷口癒合?
能不能換大地光芒?
還有多久能呼吸?



看的見?看不見?
用生命告訴我
難道就這樣,路已到盡頭?



拿的那麼多,還得那麼少?
如果還有明天
能不能讓傷口癒合?
能不能讓大地重生?」

 
 

讓Celia想到自己的信仰,想起了自己禪修的  上師,
回想起成長歷程中的點點滴滴,忍不住想,自己究竟為這個世界、為眾生奉獻了多少呢?
一時之間,有許許多多的畫面與感恩在心頭,既感恩又懺悔,非常非常地感動!
 

 

「我們常以子女的幸福做為剝削土地的理由,
但是剝削土地的同時,也剝削了下一代的幸福。」

如同電影所述,我們終究只是這片土地上的過客,
真正愛台灣,真正愛這片土地,就不應該只著眼於經濟發展,
更該顧慮能否讓土地、讓土地上的生命長久生存,
如同千百年以來,這片大地愛我們的方式一樣。
 

 
Miiko & Celia還買了
齊柏林導演的攝影文集「鳥目台灣」
包含攝影文集跟齊柏林所拍攝的影片,也非常精彩,推薦大家一看!
 
 


「鳥目台灣」簡介 Taiwan from the Air:
 
 



博克來對於「鳥目台灣」的介紹頁:http://www.books.com.tw/activity/2013/08/kw/bird/
 
 

最後仍意猶未盡嗎?再聽聽孩子們純真的歌聲吧!
 
 


台灣原聲童聲合唱團 拍手歌:


 



到電影院去吧 !
去看見台灣 ,看見自己的心
看見台灣的美麗與哀愁, 也看見內在的感動!






 
「看見台灣」臉書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Abovetai?fref=ts
 
 

「齊柏林的飛閱台灣」臉書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aerial.imaging?fref=ts




本文圖片來源: Google搜尋 / 看見台灣臉書粉絲團

 





 
延伸閱讀:
 
 

【CELIA看電影】《宮崎駿退休作品•風起/ 風立ちぬ》Le Vent se lève, il faut tenter de vivre:起風了,努力活下去!
 
 

【CELIA看日劇】《2013火紅日劇:半澤直樹》難行能行、難勝能勝的超越精神!
 
 

【CELIA隨筆】《中國好聲音第二季》聽好歌、向夢想致敬
 
 

【CELIA看電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3D版》生命的無限可能,你看到了什麼?(內含部分劇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ream with CEL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