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個小時才得以淬煉出來的專業技術,
不能有超過上下零點一厘米的誤差。
自我要求,打造出世界鈑金雙冠軍。」

 


 
在一萬個小時以上的敲打磨練中,
淬鍊出專業技術、激發「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堅持,
讓放牛班囝仔站上國際舞台,奪得世界第一的鈑金雙冠軍,
進而至大陸闖蕩、創業,成為奧迪汽車在中國唯一認可的培訓師,
客戶遍及保時捷、林肯、瑪莎拉蒂等名牌車系。

 


 

 

「把一件事做到極致,就是傳奇。」--馬祥原






 


 
馬祥原出身於苗栗的黑手家庭,曾是放牛班的叛逆孩子,
但因為恩師而輾轉進入汽車板金領域,走過一段磨練心志的艱難時光,
在苦練後奪得世界板金雙冠軍,進而走向創業之路。
 
 


「0.1釐米的專注」一書中敘述了台灣早期技職教育體系的教學,
包括如何紮實培育技術,帶領孩子找到興趣、專長,
孩子在過程中的徬徨、選擇等種種心境;
也分享一位台灣之光,如何從不知未來方向,
到堅持把每一步做到極致,日夜苦練,做到毫釐必較的精準,
直至奪得冠軍、開創未來的奇幻旅程。
 


 
馬祥原簡介:






 



生於苗栗,育民工家畢業。
2001年在韓國首爾奪得國際技能競賽個人與團體雙金牌,
保送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





因有感於在臺灣的「黑手」發展環境有限,
於是前往上海擔任汽車鈑金培訓師,並於2014年與2位鈑金專業夥伴,
在北京成立公司,培訓專業汽修人才,矢志培養更多世界奧林匹克級的好手。
 


 
從2012年,獲得德國奧迪汽車獨家簽署中國大陸400個服務網點鈑金培訓合約,
現在的客戶則延伸至保時捷、林肯、克萊斯勒、瑪莎拉蒂等世界知名車系品牌。
 


 
Celia抓了Cheers雜誌的專訪讓大家認識一下這位台灣之光:






 
 



33歲的馬祥原看起來斯文白淨,但高職畢業前,他完全是個沒人看好的「後段班學生」。直到進入汽車板金這個領域,從此,人生的軌跡被徹底改寫。




在台北職訓中心學習板金技術時,馬祥原有足足半年在練習車旁打地鋪,醒著的時間唯一做的事,就是練習、練習、再練習。終於在20歲那年,他代表台灣,到韓國首爾奪下「國際技能競賽」個人與團體雙金牌,保送上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




就像突然扭開潛力的開關,家裡開修車廠、本來以為自己以後頂多也一樣的馬祥原,企圖心火力全開,再無遲疑,一路踏上他疾駛向前的旅程。










帶著1千人民幣(約新台幣5千元),大學畢業、服完兵役沒多久,馬祥原決心到對岸闖盪。他先在上海擔任汽修培訓師,接著出來創業。德國奧迪汽車曾把中國400個服務據點的汽修培訓合約,簽給馬祥原和他的公司,並指名他是唯一認可的培訓師。




如今獨家合作的關係雖然不再,但馬祥原旗下的客戶,已拓展到包括克萊斯勒、林肯、LEXUS、保時捷等更多國際車系,上一天他的課,得花新台幣3~5萬元不等。當年差點成為「不良少年」的馬祥原,憑著努力不懈,現在是身價千萬的企業經理人。




馬祥原的板金技術,曾讓投入這一行幾十年的老師傅也自嘆弗如。聽他描述當年鑽研的情景,總讓人腦海中一直浮現武俠小說裡一心苦練、只求融會貫通的畫面。一件事做到極致,就會創造傳奇。七年級的馬祥原已經先寫下第一章。


以上文字來自於Cheers專訪文章:「
把自己當半杯水,才能隨時往裡倒
 

 


 
本書由馬祥原口述,天下雜誌洪懿妍採訪整理,
文字平時輕鬆,簡單易讀,就像是聽鄰家大男孩現場口述,
對比如今台灣的教育現況,卻真實呈現了技職體系的重要。
 


 


 
 


Celia抓了馬祥原地自述,讓大家小小的試讀一下:
 
 



「0.1釐米的專注:放牛班小子馬祥原的世界冠軍之路」--自序






 
 


忘記是哪裡學到的一句話:「人越怕甚麼,就越脫離不開甚麼」。從小到大,一碰書,就頭痛沒轍的我,原本想學一門技術過生活,就可以從此遠遠的脫離書本,結果,現在出書了~緊鑼密鼓籌備的過程中,從一開始的不可思議與慶幸,轉變成為責任與擔當。我想這是老天爺懲罰我當初不把書本當作一回事的機會教育。



說實在話,讀完這本書,不會告訴你成為世界冠軍的”撇步”(台語),不是像考試,畫重點,背一背,就能拿高分,這輩子就高枕無憂。也不是一本葵花寶典,如法炮製,就可以功力大增,成為頂尖高手。更多的是,給讀這本書的人有一次機會,去看看不同領域的人生,引爆更多的潛在契機,創造更多的不可能。



為什麼這麼說呢?這2~3年,接受學校、媒體、政府等等的邀請,參加許多的座談會,提問的時候,特別是年輕學子,茫茫然地,不知道未來怎麼辦,所以總繞著幾個問題打轉"學技術,能賺錢嗎?””學哪門技術,可以日進斗金?”等等,他們盼望的眼神等待著我給他們一個明確的方針與絕對的回答,像是非題一樣,選圈就是對,圈叉就是錯。



對於這樣的問題,我無法回答,任何人也回答不了,所以我只能用我的經歷作為複選題的答案,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能不能到達,除了選擇之外,更多的是”ㄍㄧㄥ住(台語)"。





 

 
選擇了,就頭也不回的鑽深、不放過每個細節的探索,或許別人笑你傻、笑你笨,但是有句話說,80%的努力只會看到20%的成果,後20%的努力會看到後80%的成果。就是必須撐到、撐過80%的努力,才能有喜出望外意的收穫,在這之前,就算是老天爺給你一條明確的路,他也不能擔保你到達目的地。



很多成功者的故事,在不同的領域,也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說明這個道理,而我想要傳達與分享的也是同樣一碼子事。







冠軍的閃閃光芒,只是短暫跟暫時的,冠軍不是神,只是普通人,獲得冠軍後的我,還是要重新低下頭,彎下腰去學習除了”汽車鈑金”之外的東西,例如:學習如何傳達技能、如何團隊協作、如何上台報告、如何運營公司等等,這每一項,我正在度過那80%的努力,朝向豐碩的成果邁進,希望正在做選擇的你,或是深陷在80%努力時期的你,看完這本書之後,知道有人也跟著你一起努力,一起”ㄍㄧㄥ住(台語)"~加油!加油!加油!


 

以上文字摘錄自「0.1釐米的專注:放牛班小子馬祥原的世界冠軍之路」博客來購書頁面
 
 






名人推薦序






 
 


「祥原是鈑金冠軍。
到頭來,他真正打造的不只是汽車,而是青春。
那跑得最快的,不是奧迪,而是台灣年輕人的潛力。」
——作家、夢想學校創辦人 王文華










「這幾年看到台灣人才供需間的落差愈來愈大,
企業苦尋有實作力,願意在技術上鑽研的人才卻不可得。
我們希望透過記錄馬祥原的故事,為台灣社會創造出更多的馬祥原。」
——Cheers雜誌總編輯 盧智芳
 


 






Celia讀後推薦






 
 


「0.1釐米的專注」很適合想要培育一技之長,
或是正在尋找未來方向、想追夢或正在追夢的年輕朋友閱讀;
 


 
看完本書,讓Celia想到高中時期就讀技職體系的同學,
可以為了剪髮手藝徹夜對著氣球、模特兒練習,找遍上百位朋友試剪,
或是整天窩在汽車底盤黝黑的雙手,卻擁有最燦爛滿足的笑容;
 
 


也像是傳統工藝的老師傅,手把手做出精湛藝品的堅持,
那份對技藝、專業不變的熱忱,正是傳承台灣發展的原動力。





 


 
台灣的教育改了又改,卻讓曾經可以改變命運的「讀書」一條路,
成為貧富差距展現的平台,考得不是孩子的能力,而是家長的實力,
年輕一代的環境不再充滿努力即成功的機會,家長一味支持安逸平穩,
念書成了唯一的選擇,似乎也漸漸失去了闖蕩的勇氣與衝勁。
 


 

「0.1釐米的專注」這本書,
敘述了一個為專業堅持奮鬥的故事,
也分享了在築夢過程中,真實的考驗與挫折。
 


 
馬祥原正如你我,
歷經種種磨練、成功
挫敗,
但仍持續踏在圓夢的路上,大步向前。
 


 

「0.1釐米的專注」熱騰騰的剛上市,
年終將至,推薦給正在思考未來方向,
或是期許自己精益求精的每一位朋友,
也祝福大家都能以專業在世界各地發光!






 
 



博客來購書頁請點我



0.1釐米的專注」書籍專輯頁



1/24(日)14:00-16:00誠品敦南B2視聽室簽書會報名頁面






 
 







延伸閱讀
 


【CELIA讀好書】《我相信・失敗》陳文茜與10位夢想飛行者的人生相談・林懷民
 
 

【CELIA讀好書】澳洲打工度假,送給自己勇氣的一年
 
 

【CELIA分享】《Teach for Taiwan》給自己一個冒險的理由
 
 

【CELIA看好書】《江振誠.初心》回歸最純淨的自己,你會知道該怎麼做
 
 

【CELIA好書推薦】《許芳宜的生命態度》不怕我和世界不一樣
 
 

【CELIA閱讀】《為夢想單飛:一個台灣女生上哈佛的成長故事》Fly Solo ,觸動心弦的好書推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ream with CELIA 的頭像
    Dream with CELIA

    Dream with CELIA - 夢想天空

    Dream with CEL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