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在有限的時間中,達到最大的吸收度,
除了專注力之外,用對方法也很重要!
憑良心講,在短短的一個月內,
Celia並沒有辦法把自己採買的所有書籍啃完,
畢竟在短短的時間內,要大量閱讀又牢記在心,並不容易,
此時,挑選重點精讀便很重要囉!

然而,身為一個跨領域的考生,毫無管理背景,
又要如何判斷眼前的書本,哪些是重點、那些不是呢?
一開始,Celia只能硬著頭皮念,但,放榜後才發現,
其實,只要善用同理心和專注力,科目和領域並不影響的!
以下就簡單跟大家分享Celia的讀書方法吧!
1. 先從考古題下手、清楚自己要念的科目與範圍

(以上圖片來源請點我)
選定教材後,最重要的便是:
了解自己「需要唸完的書」有哪些?
每一個科目要念到怎樣的層度?
每個學校偏好的章節有哪些?
手邊買的書一共有幾本?
在此跟大家分享一個Celia高中老師分享的考試小技巧,
在每一次動筆考試前,先花5分鐘瀏覽過整份考券,
並估算大略的時間分配,再開始動筆應試。
別小看這個小動作,這會幫助我們自然地掌控應試時間,
很多前後想不起來的答案,透過這樣的動作,有時候反而自然連貫了。
同理亦可應用在念書、準備考試上,
因此,在訂定讀書計畫前,Celia總會先拿出該校考古題翻閱,
了解最近10年內,該校考過的主題、觀念、理論有哪些?
並準備一本筆記本,將考過的主題一一記錄下來,先有個概念,
很容易地便可以看出每個章節在該校考試中的比重。

許多考古題的解析本都會附上這種針對單一學校的試題分布分析表,
並不難找,只是比較精簡,上表是Celia再逐年核對考古題修改過的,
以書本的表格再自己加上分數每年度每一章節的占分,
雖然費了點時間, 但是整理完很受用喔!

特別是在極短的準備期間,
這樣的方式可以幫助自己明快地掌握「重點章節」,
最起碼腦海中會有個印象,念書時便可以妥善分配投入時間的比重。
2. 模擬出題老師的思維

每次考試前,Celia都會進行「自我猜題」,
假設自己是應試老師,會認為那些是必須懂得重點?
研究所考試題目通常不多,特別是Celia應試的管理學,
考題大多是個位數,多是申論題、占分20-40不等,且,答題須涵蓋理論和案例,
如此推算,20個章節只能出10題內,每個章節平均會考的題目,至多1-2題,
且多半應會以跨章節、整合方式出題,比較有效益。
在念書時,就可以不斷問自己:
如果我是出題老師,只有5次的選擇機會,
我會用在這個章節上嗎?這個章節值得占掉我的「扣答」嗎?
若要考驗學生的功力,是否有哪些章節可以做串聯,測試學生應用能力呢?
因此,「整合」與「連貫」的功夫便顯得格外重要,
在念書過程中,Celia便會時時提醒自己「這個章節是否跟哪幾個章節相關」,
不時回頭複習念過的章節,試圖找出每個章節之間的關聯性、對比性。
另外,每唸到一個理論,便練習思考「可以應用在哪些企業運作環節」,
再試著跟時事或雜誌做連結,也可以幫助自己準備案例,例如,
Celia當時較常閱讀的便是「經理人雜誌」、「動腦雜誌」、「商業週刊」…等;


(點圖片可直接連結至圖片來源)
教有準備管理學的朋友一個小撇步,
選定一家企業做為自己的「鐵板範例」,並仔細研究該企業的發展與理念…等,
什麼是鐵板範例呢?就是不論出題老師考什麼主題,都用這個範例作為例子

例如,Celia當初選擇喜愛的亞都麗緻及嚴長壽總裁作為自己的鐵板範例,
對於亞都麗緻發展及嚴長壽總裁書籍老早就翻閱得很熟悉,遇到考題時,
不免要來應用一下:「例如亞都麗緻的發展理念,即是…」、「例如嚴長壽先生的領導方式…」,
當然,這需要一咪咪凹的功力,但這招可以幫助自己在考試期間放下緊張喔!


(以上圖片來源請點我)
以大企業而言,若用心觀察與了解其理念、經營模式、發展、創辦人…,
便會發現,多少和管理學內一些理論相關,也有很多值得鏈結學習的,
因此,秉持著「管你出什麼題目,我就是要寫這個案例」的心態,
其實也不失為一種準備案例與個人想法方法,提供大家參考囉!
微積分亦同,在瀏覽過各校歷年考古題後,
便會發現,會考的觀念與公式大致上就是那幾個,
每個學校也各有出題風格,以出題老師的思維分析,
更能抓到每一章節的重點,在準備時會加快念書效率喔!
4. 空白複習法

Celia念書時有個很笨但很紮實的複習方法,
就是在每一章節唸完後,會拿出一張空白紙,
在紙上以樹狀圖或簡單敘述,寫下該章節中學習到的重點。
例如,假設現在念的章節主題是「管理學概論」,
Celia就會在白紙的正中央寫下自己認為的「本章主題」:管理,
接著開始延伸整理出這個章節內「學到的東西」,包含定義、理論、案例…,
在許可範圍中,並盡可能以圖像的方式記錄、表達,較能加強記憶力,
每個類別「記得多少就寫多少、能寫多少就寫多少」;

待完全想不出來時,再翻開書本,如同改作業依樣,
以紅筆校對、在筆記本上標示自己忽略的重點,或者記錯的部分,
將漏掉的內容也以紅筆逐一列入筆記本中,作為爾後加強複習的重點。






(給大家看看之前秘密麻麻的滿江紅~深淺藍色是初次或二次練習, 暗紅色是第一次校對,紅色是第二次校對)
這樣的練習可以加強自己學習該章節的邏輯與理解,
也能立即檢視自己的吸收層度 (通常面對白紙腦中都會一片空白),
你會發現,若方才沒有足夠的理解與專注,此時此刻,
腦海中留下的理論極少,甚至少到只剩下幾個標語和螢光筆的顏色

雖然有點費時,但卻非常有效,也能幫助自己確實理解書中內容,
拉長腦中記憶時間,也可以加強連貫性、增快未來複習速率喔!
5. 筆記整理 & 善用色彩增強記憶:

除了上述空白筆記外, Celia還會將歷年考古題COPY後貼在筆記本上,
並在該年考古題旁註記答案, 包含自己寫的及解析寫的,
也會將認為相關的理論一一COPY後剪貼在一起,方便複習







另外, Celia本身非常熱愛顏色, 也特別容易被色彩吸引,
有顏色的地方也比較容易記起來, 不容易一下子就遺忘 ;
因此, 照片中紅紅橘橘黃黃的顏色就是念了三次的意思,加強印象,
每念一次,發現不熟的地方,Celia就會使用一個顏色標註, 由淺至深 (藍綠色是塗鴉用除外),
到了考試當天,通常只會針對最不熟的紅色的重點做加強,會省去不少時間喔!

6. 固定頻率:每天跟每一個考試科目接觸

相較於一整天只念一科,
Celia更傾向「每天都要跟每一科作接觸」。
如同學語言一樣,「浸泡」是非常重要的,
若一天只念一科,每隔一天就要切換腦中思維,
有時候還得多花半個鐘頭去喚醒大腦前兩天的記憶;
反之,若每天都習慣跟考試科目接觸,
雖然念的時間被科目瓜分,但相對之下,
大腦非常熟悉每一科的思考模式,自己對進度掌握也很清晰,
念書效率與「書感」也會相對提升喔!
不過,若是大家切換無礙,
這點倒是可以遵循自己習慣的念書模式

7. 睡前快速總複習

Celia在準備考試時,
還有另一個有趣的習慣,叫做「睡眠記憶法」。
每天睡前,Celia習慣在一個鐘頭的「歸零時光」(禪定)之後,
再花10分鐘將今天的進度整個瀏覽過一次,針對不懂或不熟悉的部分,
則會再多看過幾眼 (但不背),簡單複習一次之後,才會去睡覺。
說來神奇,這樣的方式,
讓隔天念書的理解與記憶很有幫助,
很多原本不懂、想不通的部分,或者解不出的題目
往往睡醒就忽然明白了,也忽然會了;
(或者多一份熟悉感, 忽然不懼怕了

或許是因為前一天腦袋不清晰,
抑或大腦所接收的資訊太過凌亂,
待隔天睡醒重整後,反而更能進入狀況,
對Celia而言,這招非常有效,提供給大家試試。
簡單分享Celia的念書方法,
不知道大家都用那些讀書方法、有沒有讀書撇步呢?
也歡迎大家跟Celia分享喔!

延伸閱讀:
【CELIA學習誌】《不補習、1個月考上研究所》時間分配
【CELIA學習誌】《不補習、1個月考上研究所》前言
【CELIA學習誌】《不補習、1個月考上研究所》目標選擇
【CELIA隨筆】是犧牲,還是該感恩?
【CELIA隨筆】《輕。日記》在忙碌中,找自己。
【CELIA隨筆】《生命中的貴人》畢業的感恩 - 我聽見自由的聲音:從超越中結業
【CELIA隨筆】來自嚴長壽總裁的一封信
全站熱搜